学习老年心理学把高校老龄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刘荣才)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08:20    作者:离退休工作处

学习老年心理学把高校老龄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刘荣才

老年心理学涉及的面很广、问题也很多。今天,我主要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谈谈与老龄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七个问题。

一,用老年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和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理念武装自己,进一步深化对老龄工作意义的认识。

老年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因此,我们从心理学的换位思维和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老龄工作的意义。

1,人的心理具有延续性,“为老服务”也是“为自己服务”。老龄工作并非只是单纯的为老年人付出和奉献。从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全过程看,“人人都会老”。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人都逃不脱这条规律的制约。因此,你做好了今天的老龄工作,就是为明天的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幸福的阶梯,也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的大好事。

2,人的心理具有互补互动功能,“为老服务”是一种“双赢”的结局。老龄工作、为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忘年交”活动。它可以使“老年人”和“青、中年人”都从“互补”中受益、得到好处和“双赢”。这种“互补的社会心理效应”是干部年龄结构要“老、中、青三结合”和要求老年人做好对中青年人的“传、帮、带”的心理学依据之一。所以,做老龄工作不完全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服侍别人”,同时也可以从老年人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也是自己学习、锻炼和提高人品与交往能力的好机会、施展自己才能与实现自我的好平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途经之一。“助人为乐”,助了他人,也乐了自己。所以,为老服务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3,人的心理具有可塑性,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新步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11月15日)中又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中央用近百字的篇幅,把人的“心理和谐、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心理咨询、塑造积极心态”写入党中央的决议和报告中进行宣传和提出要求,是我党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龄事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高等学校不仅在人力、物力、才力方面有其优势之处;而且老龄工作干部和老年人多为知识分子阶层,人的素质一般都比较高。这是做好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的老龄工作干部,应该在学习、宣传、研究和应用老年心理学这些方面成为湖北省的“带头羊”,走在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前面,用自主创新和改革发展的精神,把老龄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从老年人的心理感受看老龄工作者的基本心理素质

根据老龄工作的对象、性质和特点,对于老龄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主要有如下特殊要求:

1,认识是行为的“发动机”,老龄工作者要热爱本职工作。老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所以,首先要充分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热爱这份工作,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努力去做好老龄工作。

2,爱是工作的加油站,老龄工作者要热爱老年人。高校老年人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功臣和动力,是难得的宝贵财富。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他们又是当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做好老龄工作的核心是要有爱心。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情感(特别是爱的情感)是人的行为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和导向器。只有对老年人怀有深厚的情感、真诚的爱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才能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把老龄工作做好。

3,人是环境的产物,多看“老”的优势,老龄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老年人既有很多优势,又有许多缺点。这是导致老龄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细致性特点的基本原因。这种复杂的环境要求老龄工作者要具有性格开朗、热情待人、宽容大度、耐心细致、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敏感灵活、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勇于创新的基本品质。

4,“心理代沟”的现实要求老龄工作者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决断能力。老龄工作者基本上是中青年人。他们和老年人之间,在价值观、人生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距。这就是常说的“代沟”。这是历史和时代在他们的心理上打下的烙印。它给中青年人和老年人交往会增加许多困难和预料不到的问题。再加上老年人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情境的多变性、个性的差异性,给老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心理学》应该成为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老龄工作的对象是老年人。要做好老龄工作,首先要了解老年人心理、学好《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是属于包括你们在内的全社会的人都要学习的必修课。因为现在已经是一个老年社会,而且“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学习《老年心理学》最少有四大好处。

1,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服务好老年人,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把工作做到老年人的心坎上,才会让老年人满意。

2,有利于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懂得老年心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家里的老年人,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建设和睦的家庭环境。

3,有利于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幸福。中青年人懂得人的生理和心理老化是一个漫长和积累的过程,认识老年人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知道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可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理解“关心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的道理。

4,有利于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高峰期,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不论你走到那里,都会碰到不少老人。如果你懂得老年心理学的知识,你就可以和各种类型的老年人打交道,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四,全面认识当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老年人也不例外。

1,一般老年人的心理优势

老年心理学研究认为,老年人虽然在体力、心力方面有所衰退,但是从人的成熟过程看,老年人是最成熟的一代。总的说来,他们有许多心理优势。

(1),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善于分析和预测事物的演变过程。老年人的智慧结晶更为丰富,晶体智力占绝对优势。所以,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处理问题比较慎重,真正做到“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2),老年人人格发展比较成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比较稳定。老年人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感强,情感深厚,善良温和,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个家庭的核心和支柱。

(3),老年人能识大体、顾大局、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尊重和理解他人,以和为贵、容易团结合作。

(4),老年人的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较强,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自由度比较大,可以与时俱进。

(5),老年人的社交圈比较广泛、层次多样、影响力大,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的无形资产。

(6),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稳定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一般老年人的心理弱势

(1),老年人有许多方面的感觉能力(如视觉、听觉、触摸觉、平衡感觉等)存在障碍。

(2),老年人的反应时间延长。

(3),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

(4),许多老年人“力不从心”。

(5),不少老年人观念和性格偏于守旧,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

(6),许多老年人的“自我中心”思想较重,过分关注自我。

(7),老年人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障碍。

①,孤独寂寞感。

②,抑郁忧伤感。

③,焦虑恐惧感。

④,空虚失落感。

⑤,自以为是感(顽固主观)。

(二),高等学校知识分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社区。高等学校老年人中,一般都以教师和干部为主体。他们都属知识分子阶层。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个体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造就了他们与工农兵商和一般老年人社区不同的心理特点。从整体上看,他们既有心理上的优势,也有其心理缺陷。

1,高校知识分子老年人的心理优势

(1),专业知识强,“智商”(IQ)高。有不少老人是学科带头人、顶尖人物、有突出贡献者。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有话语权、控制力、影响力。他们比较关心国内外大事,敢于直言。

(2),爱学习、勤动脑、善思考。知识面广、个性强,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性心较强,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权势、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随便改变自己的主意。

(3),崇尚学术民主和自由。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善于质疑,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领导欲和控制欲较强。

(4),知书达理。讲文明、懂礼貌、重友情,安分守纪,求稳怕乱、不聚众闹事。

(5),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世界丰富而不易外露、思想观念多元化、心理活动复杂,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重精神享受胜于物质享受,习惯过清贫简单的生活。

(6),热爱本职工作。重荣誉、重贡献、重人才,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知识分子老年人心理的弱点

(1),多数人“情商”(EQ)不高。社会交往能力不强,不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2),爱面子。自尊心较强,名誉地位思想较重。

(3),比较自负。有傲气、文人相轻、清高、孤芳自赏,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容易合作共事。

(4),性格由外倾转向内倾。胆小怕事,有双重人格,表里不一。习惯性的心理行为模式不易改变。

(5),“自我中心主义”较重。处理事情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被动、回避、退缩、保守等消极思想上升。

3,高校社区老年知识分子目前存在的心理冲突

(1),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高层次与社区各种物质设施短缺的矛盾。

(2),渴望国家政府和基层组织对老年人“共享”的重视与国家政府和基层组织重视不足的矛盾。

(3),老年人迫切希望发挥余热与缺乏政策扶植和组织管理不力的矛盾。

(4),老年人希望摆脱孤独和寂寞的需求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矛盾。

(5),老年人盼望和子女常相处与子女孝敬精神严重缺失的矛盾。

(6),老年人期望有一个安全放心、安静的生活环境与校园管理不善的矛盾。

(7),老年人要看病与看病难(路难走、队难站、脸难看、话难听)的矛盾。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做好老龄工作

1,老年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内涵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关键字词是“人”和“本”。这里说的‘人’并非是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是包括你、我、他(她)在内的所有的个人和集体的众人。既包括未成年的儿童和成年人,也包括离退休以后的老年人。所以说,“以人为本”的“人”,是所有人,而不是本单位的“产品”(如,学校的学生)。‘本’就是本位、本体、根本、原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全体干部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想到并且做到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组织人、提高人、关爱人、服务人、造福人、解放人、发展人。所谓“关注民生”,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是终生的发展。科学发展就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最终标准。

2,正确对待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1),老年人的需求对象多种多样。

①,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这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心、最直接的第一位的需求,主要是要解决吃饭、住房、穿衣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养老保障、临终关怀等问题。

②,归属和爱的情感需求。希望能得到基层组织、集体和他人的关心、照顾、信任、尊重的友情,有子女的孝顺,有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有老伴在一起生活、相互关心和照顾的亲情,还有甜蜜的夫妻生活的爱情享受。

③,共享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成果的需求。希望和大家一样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

④,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每个老年人总有一些憾事,希望在退休后的有生之年,能够有各种机会来弥补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的一些梦想和计划,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不感到遗憾。

⑤,奉献与老有所为的需求。希望能够再有机会把自己一生所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奉献中求得安慰和快乐。

老年人的这五种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体现、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我们应该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满足老年人的这些合理需求。

(2),对老年人不同性质的需求要区别对待。我们对于那些一时做不到或不合理的需求,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不要采用伤害老人自尊心和感情的方法作硬性处理。

(3),不同年龄段的老人(老年初期、中期和晚期)和个体,其需求对象有明显的差别,一定要区别对待。

(4),老年人的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环境的改变、健康状况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我们审时度势、区别对待、妥善处理。

六,心理健康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因素

1“性格决定命运”。对3765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分析,找到能健康长寿的五个共同因子。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心理性格。有人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是因为人的性格好坏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的好坏,而生活方式的好坏又是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百岁老人共同的心理特点:情绪稳定;心情快乐;性格坚强;人际关系适应性强;热爱生活、工作和劳动。

2心理健康的权重分数占健康总分的50%以上。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柱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中,心理健康占50%以上的作用。

3,糊涂和潇洒是宽容和快乐的代名词。时下,老年人中流行的“退休老人的总路线:一个中心(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中的“两个一点”,就是要宽容一点,快乐一点。这都是老年人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总结出来的心理健康的两大法宝。

4,心理健康是老年人发自内心的呼唤。最近在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老年人心理关爱研讨会”呼吁:让全社会重视老年心理健康(《中国老年报》,2008年6月25日)。可见,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和护理问题已成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一个新的突出的问题。这不仅是老年人自己要重视,而且全社会的人们,特别是老龄工作干部都应该十分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七,努力做好老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老人的心理护理有两个大的互动系统:一是政府和社会(包括社区)这个环境大系统;二是老人这个主体系统。

1,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必需综合各方资源,贯彻“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和“人性化、个性化”的工作方针,为老人的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2),必需建立“管理、服务、家庭老人自主”的“三位一体”的多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的心理工作机制。

(3),必须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体能动作用,坚持通过自己可操作的各种具体活动来调节和护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途径多样化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主要应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家自得其乐”这三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活动方式来实现。

1),走出去:迈开双腿、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变“小家”为“大家”。

①,到老年活动室或其它运动场地去锻炼身体。

②,和老年朋友或其他人学习交流自我保健经验。

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去老年大学或各种培训班学习。

④,可以和老年朋友适当地玩玩麻将、打打扑克、下下棋。

⑤,邀请朋友们一起去串串门、聚会交流信息、讨论问题。

⑥,组织文艺队伍,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或参观各种演出。

⑦,参加社区专业性的老人合唱团、舞蹈队、文工团。

⑧,到商场、菜场去逛逛,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或食物。

⑨,到老年聊天室和朋友聊聊天。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包括忘年交)。

⑩,外出旅游、参观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⑾,参加社区等单位组织的老年志愿者或其它老有所为的义务性质的社会活动。

⑿,自己觉得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可以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2),请进来:热情邀请,共同聊天,变“独”为“群”

①,请护理员读读报、讲讲故事或其它新闻知识。

②,请青年志愿者来家里玩玩。

③,和家庭护工聊天,谈天说地,话家常。

④,请老年互助组的朋友来交流经验、谈谈心里话。

⑤,请护理员照料生活既放心又开心。

⑥,请护理员定期来做放松按摩。

⑦,请老朋友来看新闻趣事,讨论一下天下大事。

⑧,请朋友们来参加生日(或节日)聚会。

3),在家自得其乐:自寻快乐、自娱自乐,变“空”为“丰”。

①,上网游世界、看书读报、看电视,其乐无穷。

②,创设游戏环境,变老伴为玩伴,是一种老顽童乐趣。

③,栽培花卉、种点小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可以赏心悦目、培养情趣、转移注意;养个小宠物,宠物通人性,可以从它身上得到一些欢乐。智力水平较高的宠物,还可以保护你、照顾你。

④,和孙辈们常在一起,老的和小的玩玩这、玩完那、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学文化,享受天伦之乐。

⑤,听音乐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也是时下风靡世界的一种心理保健疗法。

⑥,在室内可以打太极拳或练气功、瑜伽,既健身,又健心,不受时空的限制。

⑦,适度的家务劳动(如做个自己喜欢的食品、洗几件单衣、整理一下寝室、打扫一下房间等)可以增加生活情趣,有利身心健康。

⑧,整理一下家人和自己历来的生活和工作照片,也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传家宝。

⑨,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写写自己的回忆录,把自己的一生的生活经验留给社会和后人借鉴。

⑩,有兴趣又有条件的老人可以养头小宠物。

不论是选择哪一种方式来调节心理,都要从老人当时当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达到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此文是2009年省高校老干工作研究会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作者联系方式:E-mail:lrc331130@yahoo.com.cn

Tel: 67865979 18971269413 qq: a33376268

上一条:老年人的自我整合与超越(谷传华)
下一条:养生保健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刘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