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29日正值国庆佳节来临之际,我校老年大学一行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武钢一号高炉,开展以“钢铁铸魂、时代同行”为主题的武钢工业文化研学活动。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田维斌和相关工作人员、老年大学各班班长及部分学员代表共26人参加。

走进厂区,烟囱、厂房被绿树环抱,仿佛置身于带有工业元素的公园。首先参观了宝武大数据中心,从最初的人工操作到如今的智能化控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大家全面了解新中国钢铁建设历史的发展和辉煌。随后前往著名的一号高炉,车辆在气势恢宏、钢管林立的工业区缓慢行进,不时看到厂区铁轨上开过来的火车,装载着盛满达1500度高温的钢水鱼雷车,上面还冒着蒸汽。大家驻足惊叹,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工业景观。


穿过现代化的厂区通道,巍峨的一号高炉赫然矗立,斑驳的炉身镌刻着半个多世纪的工业记忆——这里曾见证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每一寸钢铁都承载着“百炼成钢”的奋斗精神。“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号高炉,自1958年投产以来,累计产钢超3000万吨,相当于为国家打造了近20座长江大桥的用钢量!”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学员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高炉主体上:巨大的炉口、整齐的管道,昔日“钢花四溅”的生产场景仿佛在眼前浮现。学员们认真聆听,从上辈人的铁锹到下辈人的鼠标,从“一炉钢水”支撑国家建设到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探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组组震撼的数据,让大家感受到兴奋和荣光。“今天才算真正看懂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位学员难掩激动说道。不少学员表示,“这比坐在教室里听课更生动,既长见识又开眼界,这样的活动我们太喜欢了!”此次参观不仅让大家近距离接触了工业重器,更从一号高炉的“钢铁精神”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力量,为老年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份厚重的记忆。
下午,大家来到武钢云谷606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张春江布置了今年年底的文艺展演即老年大学成果展示活动安排,侯焱华老师补充了工作要求和建议,班长学员纷纷发言,就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活动安排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交流后,田维斌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老年大学班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学员代表,也是学校、老年大学和学员之间的桥梁,负责任、有热情、能奉献的班长能极大地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学习氛围,促进老年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各位班长要明确工作职责。会后,大家参观了这些武钢老厂房改建的现代化商业群体。



此次武钢工业文化研学活动,不仅是老年大学“走出课堂、拥抱社会”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更让银发学员们在触摸工业文明的过程中,读懂了国家发展的壮阔历程,老工业基地适应新形势下积极主动创新作为,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写下了温暖注脚。

文字:张春江
图片:徐北峰
审核:田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