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今天的这个会,一是祝贺,二是学习。这也是我做老干部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
10多年前,华中师范大学以超前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在全省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率先成立了“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为老年同志搭建了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10多年来,中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287篇,算起来,平均每个月2-3篇,还有5本专著,涌现了一批老龄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如陈吉昆老师、刘兴策老师、李旭初老师,刘芹茂老师、李谟介老师等等,还有我们胡水堂老师去年主编了一本《高校老干部理论与实践》一书。老龄中心的专家们多次参加全国、全省老龄工作学术会议,不断充实学术研究能力,有1/4的文章获奖,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不少研究成果被老龄工作部门所采纳。同时,中心还受有关部门委托,开展老龄工作培训,接受培训的干部达到3000多人。应该说,华中师范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为湖北高校、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省老龄工作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老龄工作。自1982年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以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划措施。1996年颁布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9年,在我国刚刚进入人口老龄化门栏之始,中央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公布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做出重要批示,深入城乡基层实地考察老龄工作。目前,省里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已两次征求意见。顺便介绍一下,省里已将“支持开展老龄工作研究”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说:鼓励和支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针对老龄化趋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和完善为老服务提供理论、信息和技术和支持。同时,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省市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加强普通高校老年管理与服务相关专业的建设,加大老龄工作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总之,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党和政府文件精神,以及省里“十二五”规划,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信心。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一件大事和要事。老龄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一句话,叫做“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老龄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公民所面临的客观现实问题。往大的说,老龄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往小的说,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平安幸福、和谐安康(举例)。以积极、认真、科学的态度开展老龄问题的研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必须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工作,是一件必须喜用和善待的工作。
借此机会,结合我们老龄工作实际,提三点建议:
一是把握形势。研究老龄问题,就要研究老龄人口的特点。结合学习,我认为有三个特点,向各位专家汇报:
1、严峻性。突出表现在现有老龄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解决难度大。①从老年人口规模看,我国是世界最多的。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②从老龄化速度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快的。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加了5000万,平均每年增加500万。老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000年占10%,2010年占13.3%。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数相同,均为10%左右,到2010年我国上升了3.3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数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③从解决老龄问题的难度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加快”的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增速加快,二是高龄老人增速加快。而且高龄老人的增速超过老龄人口的增速。目前,我国80岁以上老人1900万,预计“十二五”时期,80岁以上高龄老人净增100多万,2015年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0。三是空巢化加快,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元,到“十二五”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
2、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未富先老。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看,一个国家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一般需要花费50年到100年,而中国的这一转变只用了20年时间。另外,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年社会。西方国家都是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甚至超过1万美元才进入老年化社会,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前的人均GDP才刚过1000美元。二是区域不均。东部地区老龄化高于中部和西部。三是城乡倒置。目前我国近60%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老龄人口占16.3%,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反。
3、紧迫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我们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应对准备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相伴随,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向重叠,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领域深刻变革相交织,直接导致“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抚养比重持续上升。
二是加大宣传。一是要借“中心”这个阵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二是要大力宣传“中心”老龄工作研究的成果。可以还建立一些高峰论坛等工作机制,深化研究活动(武汉市10分钟养老圈,以东湖医院为依托,建立居家养老中心等)。总之,要通过宣传,把中心的工作做成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树立一面旗帜。
三是突出重点。老龄工作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主要有8个方面:一是保障制度的研究(养老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住房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还有老年人社会救济等制度。二是服务体系的研究。三是养老模式的研究。四是生活方式的研究。五是合法权益的研究。六是公共服务的研究(包括住房和生活环境建设等方面)。七是服务产业的研究。八是精神生活的研究(包括社会氛围、活动场所、老年教育、心里疏导、思想建设,参与社会事物等)。重点研究的问题,就是高校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可以与省高校老干部工作研究会合作开展)。
上一条:贺 信 -华中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汪文汉会长 下一条:我校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