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老年心理教育与社会心理服务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9日 08:57    作者:郑晓边、何小红、潘珞琳

    老年心理教育是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态度、促进老年人的知情意行和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与家庭幸福力的生活教育过程,老年心理教育也是常态化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良方。积极心理学者认为,驱散身心阴霾不仅仅依靠生物药品,更需要心理的免疫力和幸福力。幸福力是人内在的心理素养,是认知力、情感力、意志力、健康力、抗挫力、微笑力和德行力的综合体现。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中开展老年心理教育的研究探索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明了老年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工作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与服务,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我国老年人基数大、比值高、增速快,需要特别照顾的失能、高龄、三无、空巢人群的绝对数量高,健康老年人的幸福养老需求也持续增长,老龄问题十分严峻。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五年来开展了系列老年心理教育研究与社会心理服务,取得一定的成绩,以下仅就相关研究结论作一阐述。

一、老年心理教育目标是幸福可持续发展

    老年心理教育传统的含义是,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身体状况发生的变化,对老年人群进行生活指导、健康宣传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消除身心健康的障碍。这样的含义似乎未能顺应老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行动》)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中提出: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健康行动》目标包括:提倡老年人知晓健康核心信息;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等。在个人和家庭行动方面要求:改善营养状况,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定期体检,做好慢病管理,促进精神健康,注意安全用药,注重家庭支持。社会行动方面倡导: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鼓励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还对政府行动做了系列概括: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内容的教育活动等。《健康行动》涉及面广、愿景美好,但仍旧缺少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方案、行动效益综合评估体系、各级卫健委如何协调健康行动的管理保障制度等关键举措。依据我们五年来对老年人的心理研究与服务成效分析比较,显示《健康行动》与“老年心理关爱项目”一样[4],仍旧是一个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的产物,需要改进。心理关爱是心理教育的组成部分,强调的是老年生活外部心理环境的改善,而心理教育不仅包括环境的作用,还包括自我教育的方法和内心幸福力的成长。

积极心理学者认为,幸福包涵5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出发,超越传统老年心理学对“老化”和“心理问题”防治的局限认识,引导老年学员关注自身与家庭的积极心理健康促进,满足老年发展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势在必行。我们课题组通过五年来的老年心理教育研究,以学习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用丰富多彩的养老活动引导老年人全身心投入社会心理服务事业,促进老有所为的生活意义,加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用良好家风与文化传承提升为家园服务的成就感,大大促进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幸福力。课题组根据数年研究成果,对老年心理教育与健康管理提出了几条建议:

    1、老年人心理教育要促进群体老年人的幸福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最终目标是促进全体老年人心理健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这项目标要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走出传统临床医疗视野,工作理念不仅仅是针对老年痴呆和精神障碍老人的鉴别和导医,还要联络协调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方涉老组织,齐心合力参与大多数老年人心理教育与家园幸福力的建设事业之中。

    2、心理教育项目选点需要科学布局,满足城乡老年心理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心理关爱等项目常常采用“计划委托”或撒“胡椒面”分配方式,或采用网络投票和路演形式招标投标,项目的主要工作常常局限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少数管理者的培训与教材编写,调查内容缺少对老年人心理与社会适应指标体系和相关管理干预的措施。全国不少地区对老年人心理教育领域已经取得多项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完全可以用到健康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便增加项目的实施效益,及时推动全国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心理教育的干预对策行动。

    3、心理教育项目评价应该聚焦老年与家庭的幸福力增长。老年人心理关爱与心理教育项目不能局限在老年痴呆和精神障碍的发现和导医程序,以及少数管理者的国家级培训和编写教材这些消极的医疗处置方面,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如积极情绪、活动投入、生活意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实施干预过程与综合评价,举全社会之力促进老年人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力。

    4、卫健委要切实担当起老年心理教育与健康管理的职责。近几年全国组织机构改革,将过去各级老龄委的工作一分为二,民政和卫健委两个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在实施规划老年人的心理关爱与心理教育服务工作中缺乏有机协调,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调整与磨合过程漫长,数年来老年心理健康工作管理进展迟缓,相关老龄学会组织建设在卫健委系统得不到重视,与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尚有差距,需要及时改进。

二、老年参与社会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常态化抗疫时代的老年大学课堂教学遇到挑战。采用网课方式推行老年心理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我们课题组的探索研究表明,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访谈、叙事分享老年人的生活,追寻家庭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是普通老人都能参与的幸福奋斗之道,也是促进家庭免疫力、促进社会心理教育普及之道。课题组实施了两类活动:

    1、心理访谈经媒体影响社会人群。课题组与湖北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彩霞映满天、提升幸福力》、《爱归巢、心相随-老年心理保健》等系列心理访谈节目88期,这是探寻社会幸福力的一种有益的创新尝试。心理访谈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关注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幸福发展。60多位老中青专家学者通过省电台,采用声频直播方式,与社会老年人分享生活叙事(每周1期),主题包括了老年人家庭心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升幸福力,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健康长寿奥秘,老人如何与子女相处,网络时代的老年生活,成功老龄化,空巢与留守老人的家庭调适,老年大学与文化养老,心理养生,老有所学,敬老爱老,老年照护与沟通,爷爷奶奶带孩子现象,婆媳关系的艺术,老年人的朋友圈,空巢老人的愉快生活等。心理访谈创意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反响热烈,8篇访谈被中宣部《学习强国》推送。

    2、开设《家庭心理生活》网课和讲座。我们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设计了《家庭心理生活》网课与讲座,在湖北省老年大学、武汉市洪山区数十个社区普及推广,课题组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组建专家团队,课堂教学实施互动式讲授、团队辅导活动、问题式教学与案例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讲座主题包括:心理保健、幸福传承,压力与情绪管理,快乐养老,老年人的心理沟通,空巢老人的生活调适,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预防,隔代教养中的心理沟通,家庭心理生活调适,成功老龄化的方法等。网课与系列讲座得到老年大学学员和社区老年居民的普遍赞誉,学习人数大大增加,热情高涨,增进了老年人家庭心理保健的信心,激发了老年人主动参与家园社区活动、说自己和家国故事的动机,提高了心理教育的家庭社区普及效率。研究结果提示,积极的心理教育,既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促进老年幸福发展。课题组认为,积极心理教育不仅是基于个体层面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还需要优化老年生活环境的社会心理途径。

三、优化常态抗疫生活中的老年社会心理服务

    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随着全国防疫形势好转,社会公众集体性应激反应减少,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逐渐减弱,不同人群的疫后心理问题逐渐显现,需要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抗疫战后继续实施社会心理康复计划,尽快采取行动,减少社会心理损耗,促进经济复苏与社会安宁。从公共应急事件角度看,应高度重视对老年群体和全社会的心理干预,帮助公众回归常态。

    心理防疫和社会心理康复是重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契机。去年抗疫,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发挥了基础疏导作用,但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农村人口缺少求助渠道,心理风险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优化迫在眉睫,需要加大人员、机制、财政投入。疫情是一场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每个人都面临不同的困难,学会分割情绪、聚焦具体问题是人人需要尝试的心理自救。应抛弃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如果人的情绪已影响正常生活,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和辅导是“聪明”的做法。要跨过“心理关”。总之,关注民生,倾听民声,筑牢心理防疫和社会心理康复的堤坝尤为重要。课题组由此提出优化社会心理服务措施与建议:

    1、加强老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心理健康和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需求将拉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事业。呼吁政府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广大众心理健康教育,让民众更懂得“尊重自然、尊重动物、尊重他人”,扶老携幼,养成了一种更文明的行为习惯,讲究健康卫生。要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和政策环境,鼓励人们将抗疫过程中形成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保持下去,从而塑造出中国人健康的行为模式。要组建基层老年社会心理服务队伍,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和养老机构。

    2、大力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我们课题组在抗疫工作中通过省电视台心理访谈社会服务表明,心理教育影响面广、社会反响与教育效果好。在心理教育基础上推行的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将网络咨询推到了心理援助的最前沿。在人际交往隔离的应急情境下,网上心理支持是满足老年社会现实强烈需要的可行方案。要鼓励涉老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医疗卫生部门积极搭建或利用现成的互联网平台,组织、招聘、培训志愿心理教育和咨询师以及医师,进行网上远程支持和干预。

    3、加大老年群体的心理援助。此次疫情后的心理创伤群体人数剧增,包括患者与家属、病亡者亲属、老人和妇女儿童需要大量的心理援助。我国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1600多万,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治理对社会心理服务提出更多需要。仅凭3万多精神病医生和上万名从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显然都无法满足上述巨大需求。因此,加大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老年学习心理自救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4、科学配置公共卫生资源。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是可喜的开端。要加大对公立医疗卫生和心理健康机构的投入,提高其积极性;按照疫情风险的等级评估,在若干地区设立包括新发传染病收治功能在内的国家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的“守门人”作用,发挥社区工作者、小区保安、家庭等在控制疫情的社区扩散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向多元办医模式、有资质的家庭医生团队购买服务的力度;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团体、特别是老年人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的作用。

    5、凝聚政府、社会、学校、养老机构中的老年心理教育合力。在政府管理层面,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老年心理保健的政策法规与制度,特别要结合本次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将老有所医落实在实处,建设养老服务责权体系,完善与改进监督与激励机制。在社会与教育层面,应协调、整合资源,促进养老事业发展。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养老服务专业,从源头为养老服务提供专业人才,加大高校毕生发展专业教育与社会化的老年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尊老与为老服务意识。利用高校专业资源,组建社会志愿机构,培养志愿者与老人建立长期服务联系,提升老年人与家庭幸福感。在养老机构方面,应注重提升为老服务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充分了解老人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爱心服务。

    总之,优化老年心理教育与社会心理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尚须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

 

(此文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1年学术大会优秀论文)

上一条: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促进人的毕生发展
下一条:积极老龄化 彩霞映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