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1]:“践行积极老龄观,创新发展老年教育,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建立基层老年社会组织,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指导和促进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该规划不仅为中国老龄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南,也为新时代老年协会建设提供了实践思路。积极心理学者认为,“积极老龄观”是人的毕生发展需求,也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动能。本文将基于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团队服务社会工作实践的八年探索与成果,分析促进人的毕生发展和社会参与的积极心理学理念、途径与成效,以推进中国老龄社会发展的深入探究。
一、积极老龄观是人的毕生发展需求
“毕生发展”是老年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它跨越人的心理发展各个阶段,探讨个人、家庭、社会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人的毕生发展影响。多项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毕生发展的优劣与“积极老龄观”不无相关。“积极老龄观”是科学老龄观,主动老龄观和有为老龄观,它包括积极看待老龄化现象,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积极创造老龄社会价值。积极老龄观要求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做好社会参与的行动准备,追寻毕生发展的成就体验。
“积极老龄观”源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拓展。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老龄观”提倡成功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的过程,老年人通过积极行动,获得持久的幸福力,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
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是湖北省老年学学会下属的分支机构,挂靠华中师范大学。2016-2023年八年间,专委会团队在学术研究、专业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三年抗疫经历表明,老年心理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常态化抗疫良方,也是践行积极老龄观和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驱散身心阴霾不仅仅依靠生物药品,更需要心理的免疫力和幸福力。幸福力是人内在的心理素养,是认知力、情感力、意志力、健康力、抗挫力、微笑力和德行力的综合体现。老年幸福力可以通过心理教育途径来完善。“老年心理教育”是老年社会参与的重要前提,是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态度、促进老年人的知情意行和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与家庭幸福力的生活教育过程。
积极心理学者认为,人的持久幸福力包含五类元素:积极情绪、投入状态、良好的人缘、生活有意义、体会到成就。幸福力可用幸福指数来评价(幸福指数=生命效能×生态÷欲望)。生命效能是指人的优势、潜力、社会意义和生命价值。人的生命效能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幸福指数上升;欲望太高,幸福指数降低。生命效能与人的6种美德24种品格有关[2]:一是智慧与知识,如好奇心好学、判断力、创造性、智慧、洞察力;二是勇气,如勇敢、毅力与勤勉、正直与真诚;三是仁爱,如仁慈与慷慨、爱与被爱;四是正义,如公民精神与团队精神、公平与公正、领导力;五是节制,如自我控制、谨慎、谦虚;六是精神卓越,如欣赏美、感恩、有希望和信仰、乐观、热忱与热情。这些品格与2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获得。
老年人的幸福感不能仅仅局限在客观生活条件的改善、生理的温饱和个人的自娱自乐。老年人需要社会参与,筑建个人与家庭持久的幸福力。只有心立,才有民安与国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个人的幸福源自家庭与国家的幸福,而幸福的获得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获得幸福的传统途径是提高生活满意度,从满意的生活到蓬勃的生活。要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幸福更加持久,就要进行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如学习感恩,多做利他利民利国的好事,学习增长自己的突出优势,用积极心理疗法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习反驳技术和科学归因解释成败,促进完整人生。幸福是教育的本质,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幸福态度的培养与幸福行动的实践。
正是基于以上积极老龄观和毕生发展幸福理念,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学专委会30多位老中青委员八年来同舟共济,积极探索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学会组织工作模式,服务社区老人家庭和老年大学,取得系列成果,连续数年参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全国学术大会,获十多篇优秀论文奖以及先进组织奖,所探索的社会服务工作模式已成雏形,得到专业同行广泛认同。以下从持久幸福力的五类元素出发,重点呈现专委会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与心理访谈网课两类实践途径,对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
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老人生活意义感与成就体验
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的途径有多种。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作为老年社会组织团队,特别重视社会公益活动,把它作为老年社会组织学术为民的重要途径。多年来,老中青委员们一直服务于基层社区,引导老年人参与团体活动,建设幸福家园。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老人生活意义感、成就体验和社会参与积极性,也促进了老年心理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良性发展。
例如,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2023年3月16日到武汉市青山区绿景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贯彻二十大与全国两会精神,推进青山社区教育和老年与家庭心理服务”科普活动,扎实推进青山社区教育和老年与家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共建共赢。专委会与钢花小学、绿景苑社区签订家-校-社协同共建协议,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建设幸福家园。青山社区委员介绍了社区教育项目和提高老年居民科学素养的工作成果。硚口区宝丰街同济社区委员展示了尊老爱老活动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经验。专家学者与社区工作者的系列学术报告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得到大家热赞。专家委员参观了青山区钢都花园社区文化建设环境,与社区老年居民开展了艺术心理团体活动。社区老年居民与专家相互交流学习,增添了生活意义感与成就体验。大家纷纷表示:“共建活动温馨而精彩,让我们知晓心理学来自生活,心理科普服务大众和家庭,贯彻党的二十大与全国两会精神看行动,关注老年人和家庭心理健康,关心下一代,需要更多这样的共建活动。”[3]
三、心理访谈网课优化老人情绪投入状态和人际交往
三年抗疫期间,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一直在探索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幸福力提升途径。为了给老年大学学员和社会老年人提供及时心理援助,专委会与湖北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了老年人心理保健系列心理访谈网课,深受社会老年朋友们的喜爱。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抗疫过程中,老年人的无助感与病死率相关,而心理需求满足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免疫力和康复率。居家老人在抗疫应激条件下,生活料理、疾病求医、网购食品、亲人交往等身心需要增加。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老年心理访谈网课可以通过主流媒体电台之声,大规模普及老年心理学知识,为全社会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心理援助,提升家庭幸福力和身心免疫力。老年心理教育借势互联网平台普及大众已成为可能,能增长老年人的持久幸福元素:优化情绪、投入活动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是最好的养老。心理健康也是老年人愈来愈关心的话题。实现积极老龄化,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更应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保持社会参与,建立乐观心态,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课题组将老年心理访谈内容聚焦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情-意”三大目标:知识技能习得、生活态度改变、健康习惯形成。采用省电台主持人与专家对话方式进行,教学文本内容由专家撰稿,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心理援助的理念、方法和操作技能,遵循老年人的学习认知特点(记忆力差、理解思考力好等),交叉螺旋递进安排心理访谈内容,系列生活网课很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身心需求,陪伴他们抗过疫情压力。老年心理生活网课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学会心理自助。心理自助是指人们有意识的调节自身情绪、改善心理问题的行为和活动。老年人学会心理自助的主要方法是,用心理科学方法有意识地调适情绪,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一个主要的学习秘诀是增加快乐,减少烦恼,保持合理认知。
2023年,专委会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广播电视台、省老年学学会支持合作下,继续开展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活动[4]。委员们还根据抗疫形势的变化,将心理访谈网课延伸到线下面授,奔赴部分基层社区组织机构开展老年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解惑答疑、排忧解难,受到广泛欢迎,优化了老人的情绪和学习投入状态,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水平。[5]
四、组织支持是老人社会参与的有力保障
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的工作成效得益于挂靠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的组织支持和10多所高校的离退休处管理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警官学院等)以及多个社区基层组织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专委会30多位老中青委员数年来同舟共济,积极探索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学会组织工作模式。专委会注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讲座、科学报告、社区活动等数百场,惠及社区老人和孩子数万公众。专委会为各高校老年心理保健、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学术支撑和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委员们到学校社区和基层组织作专题讲座,从“老有所为”和“成功老龄化”出发,开展为老服务讲座年均百余场,关注老年民生,促进老人社会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丰富老年群体生活,受惠老人和家庭万余人次。[6]
十多所高校的离退休工作处为老协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以华中师范大学为老服务经验举例:(1)搭建学术平台。为老同志开展老龄问题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取得系列成果。开展“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获批教育部关工委多项研究课题。发挥老同志专业优势,校心理学专家带领老年心理学专委会团队通过电台和网络发声,为老同志提供心理援助。(2)关心下一代。“大手牵小手”和“小手暖大手”。老同志助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通过“博雅五老报告团”、“银铃讲坛”等活动,助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敬老爱老文化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积极协助老年人反诈防骗、老年维权、智慧助老等,学校关工委通过云端连线,鼓励青年学子成长,践行理想信念和担当。开展“三航”工程等系列活动,老教授为学生做报告,“五老报告团”走进中小学,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学习健康成长”。(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关注和帮扶困难老人,及时处理诉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老年大学开设线上课堂、举办各类线上活动,不断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防疫意识,疏解心理压力。(4)促进老人获得感。开展“老年人集体祝寿庆典”、“敬老月”、全校老年人健步行、门球赛、小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华中师范大学荣获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离退休工作研究会年度优秀集体奖。
五、促进老人心理教育建议
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一直在探索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途径。中国老龄社会发展涉及面广博,在此,仅就促进老人社会参与和心理教育的领域提出几点建议:
1、关注群体老年人的幸福获得感,守好人民之心。用积极老龄观促进毕生发展和社会参与,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全体老年人心理健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项目标要求高校老协组织和老年大学开拓视野,开门办学,省市老年大学降低门槛,社区企业组织机构参与老年大学的创办,拟定相关法规制度,广为接纳老年人入学学习,满足不同老年人毕生发展幸福力的需求。
2、大力推进积极老龄观和积极心理教育,关注毕生发展。要推进科学、主动和有为的积极老龄观,采用学校-家庭-社区共育的方式,推进积极心理教育进社区家庭和老年大学课堂以及社区居民生活,拟定更适合老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活动评估方式,借助老年学术团队组织资源,提高老年大学师资水平,关注老人的毕生发展。
3、理顺老龄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能。全国老龄工作管辖体制和各省市基层老协组织管理机构尚须一盘棋调整。各地老年事务的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老年心理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心理教育项目评价应该聚焦老年与家庭的幸福力增长,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如积极情绪、活动投入、生活意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实施干预过程与综合评价,举全社会之力促进老人社会参与和毕生发展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