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百年峥嵘 寻红色记忆​——专访外国语学院退休党员王兆云罗启华夫妇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15:37    作者:程丹萍 贺泽芊

王兆云,1933年生,浙江省常山县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78年入党,党龄43年。罗启华,1935年生,福建省大埔县人,越南归国华侨,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82年入党,党龄39年。忆百年风雨峥嵘,寻时代红色记忆——他们怀着对党的深情厚谊,在娓娓道来中展示百年时光里的红色坐标,赓续奋斗历程中的精神血脉。

“党组织的信任给了我勇气”

风雨百年之路,初心矢志不忘。对于伴党走过四十余载的王兆云来说,她对党的启蒙印象源于中学时期主演的反封建舞台剧《白毛女》。舞台剧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使学校的党组织干部注意到了在剧中担任主角的王兆云,面对组织领导对她加入团组织的建议,年幼的王兆云却由于家庭成分的特殊,内心充满了顾虑,但是党组织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她的鼓励。“学校的干部多次鼓励我、激励我向团组织看齐,带我学习歌曲《共产党好》。我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而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所以最终还是决定递交申请,加入团组织。”顺利加入团组织后,王兆云始终跟着党的思想路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即使在申请入党过程中,因为家庭成分原因导致政治审查过程漫长,党组织也从未放弃对她的培养和激励,“党组织一直对我非常的信任,鼓励我‘思想先入党’,经常邀请我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报告活动。是党的信任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也一直坚守入党的决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紧党的脚步”。最终,王兆云在1978年成功入党。

与妻子在加入党组织过程中的主动积极和政治审查过程的漫长不同,大学四年连任班长的罗启华虽然一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出于对自己归侨身份的顾虑,他始终将自己想要入党的愿望埋在心底。党组织看到了他的进步思想并敏锐地察觉了他的顾虑,更充分认可他的成绩和精神,主动吸纳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看到了我的思想障碍,充分信任我,主动鼓励我、培养我加入党组织。是党的主动关心、培养和信任给了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勇气,带我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才有机会实现埋藏在心底的入党梦。”

“我把生命交给了党”

提及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影响,罗启华不禁湿润了眼眶。年幼归国的他与年事已高的祖母相依为命,困难的家庭状况无法替他负担每学期五斗米学费的重负,无计可施的他只能帮祖母分担家庭劳动。直到热心的解放军同志了解了他的情况,向他介绍了当地免学杂费的梅州师范学校,他才有机会重新进入校园,接受教育,他感慨道:“要是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这位解放军同志,我可能一辈子都要在农村的田地间待下去,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了,更谈不上加入党组织、回报祖国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是共产党给我的恩惠。”

婚后,王兆云和罗启华由于工作原因分隔两地,三位子女的看护和家庭的负担成为了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党组织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协调工作地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补助和精神安慰。“党组织从未忘记过我们,一直牵挂着我们,多亏了党组织的关心和关照,当时的困难才得以缓解。”

在外院任教期间,武汉爆发洪水灾害,作为女教师的王兆云虽然无法去到前线参与抗洪救灾工作,但为了保证前线抗洪防汛人员的正常生活,包括她在内的一批女教师都自告奋勇地承担后勤工作。“虽然情况紧急任务重,但是有党的领导和关心,大家的劲头都很足,没有人觉得累,一心只想着为党、人民做贡献。”

在参加抗美援越工作时,几名外国实习生由于气候原因不幸患脑膜炎,担任翻译的罗启华并未因为有感染脑膜炎的风险而推脱责任,反而主动申请在医院陪护。罗启华感慨道,“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最主要的防护工具就是口罩,我需要跟着医生到病房为他们翻译,现在想想还是很危险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退缩,这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所以我要把它做好。最终圆满完成组织给我的任务,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回忆起自己作为党员的日子,王兆云表示,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把生命交给了党,所以我们要始终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回报党对我们的信任,这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党的负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百年变迁,奋进永恒。提到党的百年华诞,两位老人都露出了欣喜满足的笑容。“党的百年来之不易,我们也很幸运能够见证中国走向兴盛强大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骄傲、自豪,尤其是感恩的。”在罗启华看来,现在人民的生活过得富足、安逸,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共产党带领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这不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自豪感。对亲历了国家解放前后鲜明对比的罗启华来说,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看着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心里的喜悦和感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忆起过去亲历过的抗战年代,王兆云感慨前辈解放军战士的无畏牺牲,感谢共产党革命者对民族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更感激党组织在她遇到低谷时给她的精神支撑。“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想起我们的党我就不害怕了,只要有党在,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我们现在过的幸福生活,根本来源就是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关爱。”

“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拾百年芳华,续青春华章。“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王兆云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语录总述了她对当今青年一代的期望。她认为,与过去要求的“德智体”三方面发展不同,社会对当代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年轻一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年一辈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领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添砖加瓦。当今时代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对于网络上不符合实际、恶意抹黑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言论,罗启华立场坚定,并表达了对青年一辈的期望,“作为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除了提高思想认识、行事低调、实事求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明辨是非,站稳自己的立场。”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和正确认识,绝不能相信社会上所谓割裂爱国与爱党,以及只讲个人奋斗的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言论。

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将建设祖国的重任挑在肩头,把握当下,学习党的思想、紧跟党的指引,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以先辈为榜样,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一条:与党相遇 我之幸运——专访外国语学院退休党员杨亲德
下一条:不忘初心跟党走 立德树人铸师魂——专访外国语学院退休党员鲁志英